近些年在“工業4.0”,“智能制造”,“工業互聯網”的大背景下,工業現場設備層的數據采集逐漸成為一個熱門話題,大家都認識到實時獲取設備層數據、消除自動化孤島現象是實現智能制造、工業互聯網的重要基礎環節。
但是,工業現場的設備種類繁多,各種工業總線協議并存,這也就導致了蘇州設備數據采集這項工作是一件非常個性化的事情,很難總結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案來。
良將認為實現蘇州設備數據采集要遵循以下原則:
目的性
在做蘇州設備數據采集之前,先問問自己為什么要采集這些數據,這些數據到底能夠帶來什么樣的業務價值。工業現場其實已經有很多的數據采集系統了,SCADA、HMI什么的也都是應用很廣泛了,但是,請問,這么多年下來,其中又有多少數據被充分的分析,挖掘其潛在的價值。
大多數情況是,采集了很多數據,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用。誠然,國內大部分的工業現場還處在解決生產過程可見性的階段,因此,能夠先把數據采集上來是當務之急,至少能夠實時地了解到現場都發生了什么。但是,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,我們能否再看的遠一些,在做數據采集之前,盡可能地多去思考一下什么樣的數據對我們的業務改進幫助最大,這樣也許會讓我們在數據采集方面的投資回報率更好看一些。
經濟性
對于工業現場的數據采集,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裝傳感器,尤其是沒大去過現場的廣大IT從業者。記得之前有一次打單,有位廠長說到,“數采其實很簡單,只要花錢就一定能解決,沒有采不上來的數據”。聽后我深以為然。
確實如此,現在傳感器技術這么發達,只要肯投入,玩了命地往設備上裝傳感器、數采板卡,肯定能采集到你想要的數據。但實際上我們真的能這么做嗎?
不管什么樣的項目,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的是投資回報率的問題,而裝傳感器的方式可能是投資最大的一種。因此,我們做蘇州設備數據采集時,一定要結合我們的數采目標,充分利用設備的現有條件(比如,設備已經具備的上位機系統、已經具備的通訊協議等)用最經濟高效的方式來做數采技術路線的設計。
此外,很多情況下,裝傳感器和板卡都需要涉及到一定程度的設備改造,不僅技術上有難度,也會對設備運行的穩定性方面造成影響。因此,可以負責任的講,這種裝傳感器、數采板卡的數據采集方式應該是我們最后的選擇,而非最優選擇。